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开票方为资源回收企业,既包括单位,也包括个体工商户,实行反向开票必须具备从事相关回收行业的资质,同时还需要实际从事资源回收业务。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若开具专用发票,在征扣税一致原则下,实行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资源回收企业,可以抵扣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增值税抵扣链条进一步畅通,其购进支出还可据此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长期困扰资源回收企业的第一张票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公告》充分考虑了资源回收企业实行反向开票的便利性,如明确各类票种均可开具、商品编码单独设置、开票额度因需调整等。反向开票是我们资源回收企业期盼已久的,能够有效促进行业规范发展,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和风险,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公告》明确了实行反向开票的开受票方范围。为尽快释放政策效应,满足资源回收企业开票需要,《公告》明确自4月29日起有反向开票意愿的回收企业,即可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资料,履行完规定的简单程序后,就可第一时间便捷实现反向开票。
为规范资源回收企业行为降低虚开发票风险,《公告》对实行反向开票的资源回收企业提出了建立收购台账、对回收业务真实性负责、严格进行税前扣除管理等要求,并在税费政策执行标准和口径方面做到规范统一,严防不法分子投机钻营。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表示,实行反向开票,通过税收政策的规范适用、执法标准的全国统一,更加有效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整个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全产业链规范健康发展。早在2016年12月30日,中证协就发布了两部规范,按照中国证监会的工作思路和总体部署,协会与证监会机构部、基金业协会建立了三方会商机制,围绕促进回归主业、精简组织机构、理顺业务体系、强化内部管控、有序缓释风险的工作目标,督促和引导证券公司及时、全面规范组织架构
增加两类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向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备案的要求。完善私募基金子公司设立二级管理子公司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落实强化监管、防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其中包括加强对另类子公司交易行为的约束,要求另类子公司需对投资标的持续控制和管理风险,细化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的相关要求。中证协表示,下一步将按照证监会的工作安排,持续加强对两类子公司的自律管理,加强对证券公司组织架构的关注和另类子公司投资情况的监测,同时继续做好行业答疑解惑工作,依托委员会及时召开全体会、座谈会、行业调研等,及时了解行业对规则的适应和业务开展的难点,发挥桥梁作用,为监管部门提供实践信息和有效意见。
扩充了子公司现金管理投资标的种类,提升闲置资金管理灵活度。三是完善人员管理相关要求。
二是完善子公司部分业务及内控监管要求。早在2016年12月30日,中证协就发布了两部规范,按照中国证监会的工作思路和总体部署,协会与证监会机构部、基金业协会建立了三方会商机制,围绕促进回归主业、精简组织机构、理顺业务体系、强化内部管控、有序缓释风险的工作目标,督促和引导证券公司及时、全面规范组织架构。规范中要求证券公司应当做好业务划分,切实避免同业竞争、利益冲突及利益输送。一方面,新国九条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以此为契机,修订完善两部规范将更好地推动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国家战略、居民财富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监管,推动证券公司两类子公司合规展业,防范金融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国证券业协会(简称中证协)近日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2024年修订)》和《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2024年修订)》(简称《私募子管理规范》),相关规则及文件将自2024年5月31日起正式实施。完善子公司相关人员投资行为和薪酬管理的原则性要求,强调相关人员投资行为应符合有关规定,子公司应当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并增加子公司现金管理投资标的种类,提升闲置资金管理灵活度,明确监管原则和导向。随着规范整改工作顺利收官,证券公司组织架构进一步规范,子公司层级进一步简化,业务进一步回归,合规风控水平不断提高。
具体来看,此次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此外,本次修订增加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和《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为两部规范上位法依据,并增加《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为《私募子管理规范》上位法依据。
另一方面,有必要及时总结规范整改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则,加大机构组织架构规范与监管力度,持续防范末梢失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将另类子公司按照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规定开展跟投业务纳入规范中,在与母公司做好业务划分和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另类子公司可适当投资大宗商品、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
其中包括完善子公司报送事项以及明确另类子公司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执业登记,中证协可对从业人员采取不适合从事相关业务的自律措施等内容。一是优化另类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明确私募基金子公司设立二级管理子公司的相关要求,规定二级管理子公司应当登记为基金管理人且不得再下设任何机构。中证协表示,两部规范发布实施以来,行业发展和市场形势发生了一定变化。明确子公司合规负责人应当由母公司选派。四是补充了自律管理层面的要求及措施
创新资本加速汇聚,为新兴产业发展不断聚能。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近日收官。
中国银行披露,2023年全集团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较2019年降低4.49%。消费出行热度升温新业态新场景激发新增长2.95亿人次、1668.9亿元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延续升温态势,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继续同比增长。
交易所统计显示,一季度深市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公司业绩表现亮眼,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沪市科创板中,超70家公司披露产品研发或商业化取得突破,超30家公司披露研发、生产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交通运输等消费出行行业业绩增速排名靠前,普遍实现扭亏为盈,航空业实现大幅减亏。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显示,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市公司实现营收2.07万亿元、净利润0.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8%、57.13%,较上年明显好转。旅游、汽车、酒店餐饮、影视院线等多行业都迎来明显增长。不少公司加速海外布局和海外业务拓展,业绩明显提升。
深市新三样相关上市公司海外收入达3500亿元,同比增长25.46%。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背后是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短板逐渐补齐,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航空、铁路、道路运输业净利润同比增长96.37%、166.25%、28.29%,四大航空公司同比减亏1271亿元。随着食品饮料业推陈出新,智能家电迅速发展,美妆行业国货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消费稳健增长,2023年,沪市主板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以中国外运为例,公司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2023年申请专利29件,上线虚拟员工、智慧叉车、自动装车等多项物流科技成果。2023年,我国消费市场恢复向好,上市公司年报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消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明显改善。
创业板多个消费相关行业实现开门红,新三样出口势头强劲。沪市科创板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从年报看,绿色低碳产业整体业绩表现良好。2023年,光伏设备、航空装备、专用设备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投产意愿增强,未来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加速布局周期。
同时,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进一步激发了新的消费意愿。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说。
社会责任治理则有助于提高公司声誉和公众对其信任度。2115家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绿色低碳产业业绩突出政策引导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成为更多上市公司的实践。
将滑雪运动、雾凇漂流、踏雪徒步多项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打造老字号+新国潮特色商圈创新推出药食同源的养生食品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创新站稳消费新热点、新潮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以创业板为例,177家绿色低碳领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13.2%、15.0%,高于市场平均水平。